德國著名車廠 BMW 在 100 歲生日時對外發佈,公司的發展重心將放在智慧型汽車的設計,在未來五年內,軟體工程師的比例從 20% 提高到 50% ,這代表新增 15,000 至 20,000 個軟體工程師,未來智慧車將打破傳統製造模式,轉而由軟體主導。
不光是 BMW 所代表的汽車業,其他產業都將和科技更緊密結合,如高盛銀行最近辭掉大量傳統業務人員,積極提高軟體工程師的比例至三分之一,發展金融科技 Fintech (這個字是 fin(ance) + tech 組成),這在金融業是前所未見的,其他各大知名銀行例如德意志銀行、渣打銀行等等,也紛紛爭相投入,金融業的轉型潮快速到來。
反觀台灣這幾十年來從硬體代工賺了不少國際財,但由於中國紅色供應鏈的崛起,優勢已經逐漸消失,許多人意識到轉型的必要性,從以下 2016 的新鮮人工作職缺數可以明顯看到一些新趨勢:
軟體及網路相關產業的職缺達到兩萬多個,是所有科技產業中需求量最大的,相較於半導體業退步 10%,軟體反而增加 25%。不但新創公司需要軟體人才,許多傳統產業也開始找尋轉型的契機,透過軟體以及數位化來帶動轉型以及探尋新的機會。不光是如此,許多「Next Big Thing」,例如 App、物聯網、VR、人工智慧等等都需要軟體作為核心來驅動,因此這個趨勢不但只是開始而已,未來還會更加明顯擴大。因此英美等國已經著手下一代軟體能力的培養,從國小就開始安排程式語言的課程,而且坊間也出現許多軟體教學課程,連谷歌也推出 Google Education – Computer Science(谷歌教育 – 電腦科學)來推廣軟體教育。
連美國總統歐巴馬也說:「別再只滑手機了,自己寫個 APP 吧!」,甚至還更進一步以身作則,成為第一位寫出程式代碼的美國總統。
如果你想嘗試看看軟體這條路,主要就是找一個平台作為起始點,因為程式語言一通百通,學習不同程式語言只是學習不同的語法,會變得簡單許多。之後透過工作上的需要,會接觸到不同的平台,自然就會接觸不同的程式語言。
近年來由於智慧型手機的普及,手機 App 的開發是很好的切入點,可以寫很簡單的程式,作為學習、練習之用,也可以開發出很複雜的程式,作為工作、創業之用。至於選擇 iOS 還是 Android? 基本上見仁見智,因為 iOS 平均使用者的營收高,而 Android 的使用者多,各有優勢,端看個人的喜好來決定。
看清未來趨勢,成為科技搶手人才
從種種的跡象顯示,軟體的確已經成為下個世代的產業主流,例如 AI 人工智慧、App、大數據、物聯網等等的重要趨勢都是建立在軟體設計上面的應用。由於台灣這幾年面臨轉型危機,也出現越來越多科技新創公司,對於軟體工程師的需求越來越大,薪資福利也都開得很不錯。不過台灣雖號稱科技之島卻找不到軟體工程師(因為過去是硬體導向),目前呈現粥多僧少的現象可以好好利用。最後這裡附上三小時程式語言課程(三選一),可以透過我們合作夥伴聯成電腦的獨家優點來提升自己的軟體能力:
- 深耕教育超過 25 餘年,推動國人的電腦專業不遺餘力,培育上萬人進入電腦軟體產業。
- 首創 168 安心學習服務,透過符合政府評核的一貫式教學,讓學習與就業緊密結合,每個學習的環節都有意義。
- 超過十個就業機會、全國徵才見面會、大型廠商聯合徵才讓結訓學員挑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