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作者 Nick 是加州州立大學電腦碩士,畢業後在矽谷工作,至今軟體經驗超過二十年。Nick 在十四歲時自學程式設計,當中遇到很多問題與困難點,因此非常了解初學者的痛點,在此與大家分享學習程式語言的訣竅與方法。
來自日本高齡 82 歲的老奶奶若宮正子,以全世界年紀最老的身份出席蘋果開發者大會,受到蘋果執行長庫克的熱情歡迎。這位老奶奶從小是個電腦天才嗎?其實並沒有,她 60 歲才開始接觸電腦。
60歲開始學電腦,只用半年做出驚人 App
快要 60 歲的時候,若宮正子擔心退休生活會讓自己脫離人群,下定決心花 40 萬日圓買了電腦與網路設備。一開始打字很慢,還常打錯,每天總要花四個小時以上慢慢摸索,雖有許多挫折與失敗,卻不放棄。直到三個月後,第一次收到網路上打招呼的訊息,她至今還是難忘的說,「當時好興奮,臉上都是淚水,身上也不停的流著汗,手不停的發抖,全身充滿了驚喜感。」
後來若宮正子發現,在這智慧手機越來越廣泛的現代,裡面的 App 卻多是設計給年輕人使用的,她詢問許多 App 開發者是否願意做適合銀髮族的 App,可惜大多是興致缺缺,「既然這樣,只好讓老年人來做吧。」沒有任何人幫忙的她,決定自己來學寫程式,花了大約半年的時間,透過網友幫忙學習 Swift 程式語言,開發了一款名為「雛壇」的遊戲 App。
現在這款 App 在全球超過 8 萬人下載,除了一開始的日文外,還陸續增加了英文、中文與韓文。「雛壇」成為若宮正子在軟體開發領域的出道成名作,並成為老年人跟上智慧型手機潮流的先驅。證明了如果你有創造力及一顆不安於現狀的心,你就能創造科技產品。
15歲少年接到李嘉誠電話,17歲成爲億萬富翁
再來看看一個年輕人的例子。尼克從小就喜愛科技與程式設計,他相信最重要的是創新的構想,只要構想新穎、符合使用者的需求,技術層面其實有許多學習的管道。15 歲時他發現每天上網看新聞其實很花時間,於是開始設計 App 解決這個問題。起先寫信請求 Google 高級主管的協助,希望能一同合作,但他的點子卻不被看好。儘管沮喪,尼克並沒有放棄,堅信省時的新聞 App 正是市場上缺乏的商品,一定有存在的價值。
後來,他居然打給香港首富李嘉誠。李先生聽完了尼克的理念後,才發現原來自己是在跟只有 15 歲的少年對話,驚為天人,立刻安排見面討論。最後,李嘉誠不但贊助他研發費用,還幫助他取得在史丹佛研究機構 (Siri 就是他們研發的) 學習演算法的管道。經過不停的調整與優化,終於做出最理想的 Summly,最後尼克以三千萬美元的價格將他親自構想、研發、設計的 Summly 賣給 Yahoo,引發科技界人士的大幅討論。
能不能學好程式與年齡無關
看了這些經歷,可以了解學程式跟年紀沒有關係,反而是能不能長久維持學習動力、是否有足夠的學習熱情有關。就像尼克所說,設計程式與創業一樣,必須堅持理想、不要替自己設限,熱誠與態度才是最重要的關鍵。
因此如果你對寫程式有興趣就去做吧,而且興趣還能當飯吃,因為軟體是未來的主流,除了國外越來越多人投入軟體開發之外,台灣許多公司已經意識到產業必須要轉型,尤其是新創公司更是早已跳脫硬體代工思維。例如 AppWorks 最近舉辦的聯合徵才活動,開出六百多份軟體工程師職缺,卻找不到好人才,雜誌報導「科技之島找不到軟體工程師」格外諷刺,台灣的軟體需求大增但是供給遠遠不夠,預估五年內軟體人力缺口將突破 30 萬,優秀的軟體人才月薪將超過十萬,還不包含股票與紅利。
看清未來趨勢,成為科技搶手人才
從種種的跡象顯示,軟體的確已經成為下個世代的產業主流,例如 AI 人工智慧、App、大數據、物聯網等等的重要趨勢都是建立在軟體設計上面的應用。由於台灣這幾年面臨轉型危機,也出現越來越多科技新創公司,對於軟體工程師的需求越來越大,薪資福利也都開得很不錯。不過台灣雖號稱科技之島卻找不到軟體工程師(因為過去是硬體導向),目前呈現粥多僧少的現象可以好好利用。最後這裡附上三小時程式語言課程(三選一),可以透過我們合作夥伴聯成電腦的獨家優點來提升自己的軟體能力:
- 深耕教育超過 25 餘年,推動國人的電腦專業不遺餘力,培育上萬人進入電腦軟體產業。
- 首創 168 安心學習服務,透過符合政府評核的一貫式教學,讓學習與就業緊密結合,每個學習的環節都有意義。
- 超過十個就業機會、全國徵才見面會、大型廠商聯合徵才讓結訓學員挑選。